一個厭惡手機的男人,因為必要而買了一隻手機之後,總接到要找一個陌生人的來電,於是他在開始用電話扮演起另一個角色。一個畏懼搭飛機的神經質知名作家,因為受到演講邀請,不得不在女友的陪伴下搭上飛機。一名得了絕症的年長女士尋求安樂死機構的協助,卻在過程中和創作她的作家起了爭執。手機從某天起再沒響過的名演員,開始擺脫他的巨星身分,假裝自己只是模仿演員。替代知名作家到中亞旅行的女推理小說家,卻從此失蹤。一位世界知名的精神導師,自己的精神狀況卻瀕臨自殺邊緣。一名沉迷網路的小職員,萬分渴望自己能成為知名作家筆下的主角,而這卻是作家女友最大的惡夢。一家電信集團的主任周旋在兩個女人之間,過著雙重生活。

先自首,在看完第一遍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有好多看不懂。雖然大致上可以知道作者想要表達、解析、論述的是什麼。也就是說,對於整篇小說的主軸,或者說中心思想,我基本上是知道的,但是也不完全懂得,而且,對於作者延伸出去的那些表述,我更是一頭霧水。所以,我在看完之後,就馬上從頭再看一遍。在知道作者想說啥的情況下看了第二遍之後,我總算能夠說,我比較了解《名‧聲》了。也讓我不得不感嘆,丹尼爾.凱曼真是太有內涵,而我,真是太膚淺了啦!(哭哭)

書名《名‧聲》,我想是很多人渴求想要的,但是,擁有名聲的意義究竟在哪裡?是為了實質上的好處,還是心理上的虛榮?而得到了名聲,就真的能擁有夢想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嗎?『每件事都有它的代價』,這是我自從聽過後就奉為圭臬的一句話。這世界上沒有那種全然美好的事物,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好有壞的。你想要好處,但你同時也得承受隨之而來的缺點,你不可能就只有得到,而不需付出什麼來交換。我們常會羨慕去某些人,因為他們有我們所渴望卻沒有的東西。但在此同時,你是否曾想過,他們是以什麼為代價,才得以換到那些的?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是否有些不為人知的傷痛?而他們,又真的想要那些東西嗎?或許,他們也羨慕著別人,也想要不一樣的生活。

在整本《名‧聲》中,主要談的就是身分和角色的認同。人活在這世界上,總不免俗的扮演著一些角色,和擁有著一些身分。無論我們想或不想,要與不要。若我們對於自己的角色感到滿意,那自然是最好,因為我們可以安於這樣的生活,並快樂的生活下去。可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滿足的,即使已經過著他人羨慕不已的生活,我們還是想要改變。或許是因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例如書中的大演員,又或許,是覺得這樣並非真正的自己,例如書中世界有名的精神導師,於是,你開始懷疑,自己為何繼續這個角色。但是,要改變卻又不容易,真要去做並不難,難的是在踏出去的第一步,因為有太多的東西束縛了你,他人的觀點,家人的想法......。所以,大多數人都繼續將就這樣的生活。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要扮演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另一個角色,已經並非難事,因為網路的隱密性。從這樣的現象,也可以看的出來,人類是渴望擁有另外一個身分的。《名‧聲》中不得不買手機的男人,在發現自己可以扮演另一個人時,興奮到手都發抖了。至於原因,可能是不滿意當下的角色,或想要逃避現實,也可能是想尋求刺激性,也或許是......。書中的網路沉迷者,不就想成為知名作家筆下的主角,認為這樣他的世界就會從此不同,可以擺脫現在爛到不行的垃圾人生。而周旋在兩個女人之間的電信集團主任,則是同時扮演兩個角色。我不確定他是因為太貪心或無法選擇,而不願放掉任何一個。

在翻開《名‧聲》前,我原以為它如同我看過的大多數小說,以一個主要的人物為小說中心,攝影鏡頭大多數時間都追著他跑,只各分配一些些零碎時間,給和主角有交集的配角們。結果,我發現我想錯了,《名‧聲》更像是單元劇,每一章各有各的主角。不過,各章的主角卻也同時出現在其他章之中,可能是和另一名主角有明顯關聯的配角,也可能只是一閃而過的跑龍套。作者這樣的寫法,讓我覺得相當貼近真實的人生。對每個人而言,「我」便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而所有的其他人,不管牽扯的是深還是淺,甚至是擦身而過,都不過是配角,但同時,那人也是他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各章的主角之間的牽扯,則是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每兩個人之間,最遠只隔了六個人,便能扯上關係。』早已忘了是在哪聽到的,但我卻不得不承認,這句話的確是有道理的。因為,在我的生活裡,這句話已經多次得到了驗證。我原以為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卻在出乎意料的情形下,發現了他們之間的關聯。而在《名‧聲》裡也是如此,若是把所有角色的名稱寫下來,然後用線連接有關係的人,你將會發現一張人際關係蜘蛛網圖。只不過,有些線若有似無,而有些線牢不可斷。不管從誰出發,你都可以連到其他任何一個人。

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會變的如此綿密複雜,有一大部分要拜科技所賜。因為交通工具的發達,我們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結交原本根本不可能認識的朋友。因此,雖然在現代社會中,人心愈來愈疏離,但人際關係卻是愈來愈複雜。愈來愈高科技的發明,的確是便利了我們,讓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但在同時,它卻也控制了我們,好似離開了它們,生活便失去了重心,我們焦躁緊張,無所適從。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驗,網路壞了兩三天,在那幾天裡,心裡常有莫名的焦慮感不停冒出,不管是在什麼狀況下,心就是無法安定下來。每天下課回到房間時,都感覺好似跟全世界斷了連絡,自己是孤零零一個人。

在《名‧聲》之中,作者也探討了高科技的發明對人的影響,主要著重在手機、網路之上。當手機號碼成了你的身分代表,所有的人要聯絡你都倚靠它,但某天開始,這個號碼卻連接到另一隻手機上。於是你發現,只不過是這樣的改變,你就可以拋開你現在的身分角色。好似關於你的這一切,都不過是連結在一個手機號碼上,而非你本人。而在同樣的狀況下,一隻錯誤的手機號碼,總是要找另一個人的電話,你便可以開始扮演起另一個角色,一個和你本人毫無相關,而也幾乎是你完全不認識的人。

第三章,得了絕症尋求安樂死的年長女士,我原以為她是作者的主角之一,可是在看下去之後,我才發現,她是作者筆下的知名作家的故事角色之一。在閱讀這一章時,我一直聯想到《口白人生》,不只是角色抗議創作者為他安排的人生,還包括......(講出來會爆雷,所以略過。XD)因此,在看了《名‧聲》之後,讓我想起當初看《口白人生》時產生的一些疑問,同時,也讓我再次思考了這些問題。真實人生和虛構故事之間的差距有多遠?或者,這兩者根本就是攪混在一塊的。

這世界上有那麼多小說,雖然說是虛構,但誰知道其中有多少真實成分?或許,每一篇小說,都是用很多真實的碎片重組出來的。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小說中,找到和他人生一模一樣的那一塊。我們的人生,又真的是那麼真實嗎?會不會,我們也不過是某人故事中的一個小角色,我們的一切,我們的未來,看似有所選擇,但其實早就被決定了。(命運、上帝的手、冥冥中自有注定,隨便你怎麼說。)而且,我們每一個的人生,在自己眼中看來,是如此重要且無可替代,可對別人來說,不也如同故事一樣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