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茶道的一代宗師千利休,對於「美」有無與倫比的鑑賞力,只要經過他的認可,俗物就成了極品。豐臣秀吉對於休利的喜愛,除了因他本身的茶道功力,呈現出的美麗侘茶風情,同時也因為茶室的氛圍,屢屢幫助了秀吉。但,豐臣秀吉漸漸無法忍受利休,原本令人欣賞的優點,在休利的全然不屈服之下,全都成了令人厭惡的缺點。在忍無可忍之下,豐臣秀吉下令賜死千利休。秀吉下此命令,是哪些因素交錯堆疊而成?利休最最珍貴的綠釉香盒,連秀吉要也不給,究竟是為何?利休在心裡藏了一輩子的那個女人是誰?他又為何特立獨行,將茶室愈建愈小?利休的一生,對茶道永無止境的追求,原來全來自於......。

說實話,在看《利休之死》之前,我對於利休的認識,就只有茶道宗師四字,他的生平什麼的全然不知。所以,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上網稍微搜尋了一下千利休的資料,想知道哪部分是真實,哪部分是作者的加油添醋。千利休成為茶道宗師,千利休被豐臣秀吉賜死,此兩點是確切的事實,而作者也是以此為立足點,發揮想像力,創造出一個美麗的故事。歷史就是這樣,很多時候都只有留下事件,留下一個最終的結果,但造就了事件發生的原因,卻從未被紀錄下。於是,後人只能不停猜測,厲害的人甚至能幻想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例如.作者山本兼一創作的這本《利休之死》,讓一切看來順理成章理所當然,讓讀者真假難辨,但,事實仍無法確定。

故事,從千利休被賜死的那一天開始,逐漸往回追溯。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是倒敘法,而且使用的相當高明,每個下一章的時間,都比前一章還要早。每件事情,我們都是先知道了結果,在懷著好奇的情況下,繼續看下去,然後才知道了原因。而故事的最後,又回到了千利休的賜死的當下。在明瞭了一切之後,面對相同的情境,多了錯綜複雜的心情,在看到故事的結尾時,相當令人不勝唏噓。而且,在順著章節讀完之後,我試著照時間的順序讀一遍,也就是按照事情發生的順序看。這樣的讀法,讀起來又是另一番滋味。從第一章開始往後看,感受的是解謎的趣味,是好奇心的滿足,是逐漸接近事情核心的緊張感。而順著時間河流往下,則是會讓人感受到千利休的內心,明瞭他一路走來的心境變化,是種和主角心靈同步的感動。

而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除了時間倒敘之外,還有多角度。作者每一章的都是從不同人的角度出發,有千利休本人、他的妻子、他的弟子、他的朋友、他的敵人和豐臣秀吉......。我還蠻喜歡這樣的寫法,感覺像是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的綜合,而且兼有兩者的優點。在每一章,你可以了解那章的主角,對於千利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角度,和千利休的親疏遠近不相同,看到的千利休也不相同。正因為有如此多的觀點,讀者可以看到多方面的千利休,對他的認識不至於偏頗,而在綜合了大家的看法之後,也可構築出一個相當立體的千利休。而且,也因為有如此多人的觀點,所以,對於事件發生的原因,也可以有更全面的認識。

對於日本茶道,我其實認識不多,但從少少看過的一些影片和介紹建構起來的認知,日本茶道是很注重「美」,以及規矩、順序。日本茶道的氛圍,慢條斯理和傳統高雅,是我還蠻喜歡的部分。而對於此一種藝術,如此的一絲不茍,能成為宗師的人,我覺得肯定是有些堅持和執拗的。千利休也是個如此的人,從十九歲的那件事情發生之後,他在茶道這一條路上的追尋,事實上都只向著一個目標。甚至可以說,他的人生和一切,都只是因為那年的那個女子。將茶道將「美」看的比生命還重要,完全不肯居服,是因為他施展茶道的對象其實是那名女子,要將最好的呈現給她。

而豐臣秀吉對千利休的態度,會從喜愛轉成厭惡,最後甚至憤怒到無法任受,其實我覺得是相當理所當然的。因為對於一個統治者而言,他就是希望別人都臣服在他之下。但是,對千利休而言,心中最重要的第一順位不可能改變,就算是面對權力,也絲毫不屈服,完全的堅持己見。就算豐臣秀吉一開始欣賞他的厲害之處,可一旦發現千利休無法在自己的操縱之下,當然就不可能留下他。而且,我覺得豐臣秀吉除掉千利休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嫉妒。因為,利休擁有的才能,是秀吉沒有的,而且利休連在秀吉面前也毫不收斂,甚至說出什麼最美由他說了算。這樣的人,很可能會造成威脅,當然留不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