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弟弟參加小朋友派對的醫學生,看見那家小嬰兒拿著一根疑似人骨的骨頭在玩。他和那家的小朋友以及他媽媽,回到撿到骨頭的工地,發現那的確是人骨。厄蘭德探長的警局接到千禧社區的報案電話,他們讓考古學家進行骨骸的挖掘,而他們則分頭去查案,找出那具骨骸的身分,和他身上的故事。在此同時,厄蘭德探長的女兒艾華玲,正躺在醫院裡昏迷不醒。她為了腹中的小嬰兒想戒毒,但意志力不敵毒癮發作的渴望,結果胎兒保不住流產了。埋在土裡的人骨,伸出的一隻手,究竟發生過什麼事?為何被埋在此處?而艾華玲最終是會就此離去,或能夠成功清醒過來?

《沉默之淚》是作者英卓達尚在台灣出版的第二本作品,也是「厄蘭德探長」系列的第二集。在第一集《血之罪》裡,我們認識了厄蘭德探長和他的同事艾琳波&辛格德,也知道了厄蘭德的人生故事。10多年前離婚,前妻因怨恨而不讓小孩和他見面,造成一雙兒女與他相當疏離。自己身為警察,但女兒艾華玲卻總是和流氓、毒販...混在一起,還染上了毒癮。在第一集裡,艾華玲懷了孩子,卻不知道小孩的父親是誰。她想為了小孩振作努力,但卻失敗了,在第二集裡,她失去了小孩,還差點賠上自己的性命。

每一本小說就是一個案件,而作者除了讓主角厄蘭德探長找出真相之外,同時也將他的個人生活放入其中。他除了要解決案件,還得整理自己的人生。或許在外人(Ex.辛格德和他女友)眼中看來,厄蘭德一個人自由自在讓人羨慕,但是對他自己而言,他的人生根本就是一團糟,一個孤獨的中年男子,怨恨自己的兒女。兒子至少還有個正常工作,女兒卻將自己的人生過的一團糟。雖然是前妻的怨恨和固執,造成他和一雙兒女現今的情況,但對厄蘭德來說,他還是會責怪自己,認為是自己的錯。而且,或許是作者刻意設定,我覺得發生的案件和厄蘭德的人生有著共同點;第一集,特殊的遺傳疾病&來找他的懷孕女兒,是斬不斷的血緣;第二集,造成家暴施暴者的原因&他小時候的那場暴風雪,是兒時事件對人的重大影響。

在《沉默之淚》裡,有兩個故事交錯進行著,一個是發現人骨追查真相的現在,另一個,則是不知時間的家暴故事。隨著厄蘭德探長和他同事的查尋逐步接近真相,愈來愈多的線索冒出,我們恍然大悟,將一切事情都串聯起來,原來,那就是人骨還是活人時發生的事。我覺得這樣的寫作手法,很適合用在此案件上,因為,這個案件是家暴造成的殺人案。不是一時興起或失控,而是長時間的欺壓,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爆發和反抗。

重點不是who,而是why。如果沒有前面那一連串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施暴,無法逃離,也不會造成殺人的結果。或許對警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兇手是誰,因為這樣才能破案。但是在我看來,為什麼殺人是更為重要的,因為唯有全盤的了解,才能夠明白錯到底出在哪裡,這樣的案件是無可挽回的,還是能夠預防的。《沉默之淚》裡的案件就是屬於第二類,如果西蒙不是在那樣的家庭長大,他的父親不是施暴者,或者,他的母親勇敢逃離了,那他一輩子也不會殺人。

家暴是很可怕的暴力行為,因為施暴者是家人,受虐者被傷害的不只是身體,心靈也同時遭受著摧殘。在過去的時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的那時候,被害者是求助無門的,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即使是現在,有了法律的保障,被害者也不一定會尋求保護。因為被害者會因為羞恥、為了維護家庭的完整,或其他因素而不敢報案。最糟糕的,就是因為還愛施暴者,要保護施暴者,或是認為會遭受到這樣的對待是自己的錯。因為,這樣的反應不只是默許,甚至可以說是鼓勵施暴者。而且,家暴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在行為本身,而是它造成的後果,會如同漣漪一般,在家裡擴散開來。被毀掉的,不只有被害者,而是一整個家庭,尤其是像《沉默之淚》裡,父親對母親施暴這樣的情形。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過著的生活是扭曲的,每天都得面對著永無止盡的恐懼,怎麼可能養成正常完好的人格。

家暴可怕的另一個地方,在於它是會「遺傳」的。在家暴家庭裡長大的小孩,長大之後,常會成為下一個施暴者。小時候如此害怕厭惡,但長大後卻也成為這樣的人,這多像是逃不掉的詛咒啊!《沉默之淚》裡也是如此,施暴的父親小時就曾遭受虐待,而家中的小兒子,長大後也變得和他父親一樣。我曾經很難理解,明明是自己如此怨恨的行為,為何讓自己也成了這樣的人?在此書中我看見了解釋,而且相當合理。兒時遭受虐待的痛苦和壓抑,造成了自卑,所以他透過去虐待別人,去建立自己的自信。有人害怕自己,在自己的控制下,代表了他是有能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