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路旁的十字架,原本的用意是要懷念車禍死者的,卻被兇手用來當做殺人的預告。負責偵辦此案的,是加州調查局的表意學家凱瑟琳‧丹斯,和郡警麥可‧歐尼爾。他們發現,超人氣部落客邱爾頓網站上一篇關於車禍的文章,引起網友對肇事駕駛查維斯的一陣撻伐和攻擊。因此這名少年被鎖定為嫌疑犯,但在調查展開不久,他便消失無蹤。警方努力追緝,卻還是找不到兇手影蹤,受害人又一再增加,警方受到嚴重的輿論抨擊。除了民眾的不滿之外,同時還有政府派來的政客,以及不願洩漏留言人個人資料的部落客邱爾頓,對凱薩琳的查案造成重重阻礙。面對四面楚歌的情形,凱薩琳該如何查出真相呢?

其實我是從短篇小說開始認識作者傑佛瑞迪佛,也只看過他的短篇,對於他最為人所知的神探萊姆,我只知道卻沒有閱讀過。因為我覺得短篇小說比長篇困難,雖然兩者的重點不一樣,所以,對於將短篇小說寫的如此精采而令人拍案叫絕的作者,我覺得他的長篇小說肯定也很好看,所以,接到試讀私邀時就沒有考慮的馬上報下去了。讀完之後,覺得作者真的完全沒有讓我失望,雖然是長篇小說,但同樣擁有短篇的優點,劇情有出人意表的轉折。更因為篇幅的增加,使轉折多次的出現,猶如九彎十八拐的公路,高潮迭起的雲霄飛車,讓我得到了多次的驚喜,在闔上書之後大呼過癮呀!

在讀畢全書之後,覺得中文書名《謎網》這是取的太好太巧妙了。『謎網』,可以指故事裡頭所描述的網路的複雜,就像是許多的謎所構築起來;也可以直接指這整本小說就像是作者編織出來的『謎網』,讓讀者傻傻的被騙,迷失在其中。不過,長篇比短篇小說增加的,可不只是篇幅而已,還有整體的豐富性,和所要傳達的東西。相較於閱讀作者的短篇時,我只在意故事的本身,和結局的意外性,在看《謎網》,除了沉迷在劇情之中,我同時也透過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去思考了故事主題『網路』的各種面向。

網路的確是很方便,但是,每一項事物都有他的優缺點。有好就有壞,沒有什麼是完美的。過去,我們通常強調網路的匿名性,好像每個人都戴上面具,沒有人知道你的真實身分。可是,當你在網路上留下愈多資料,其實就是給人愈多知道你是誰的線索。《謎網》裡頭的兇手,能夠找到受害者,就是透過受害者自己在網路上留下的資料。那就像是你自己告訴別人哪種殺你的方法容易成功,甚至還幫對方把刀子架到自己脖子上來了。但是,隨著網路的普及和進步,我們使用網路的頻率和原因都逐漸增加,要說自己完全沒在網路上留下可以連結自己網路身分和真實身分的資料,其實不大可能。就以我來說,如果有心要查,絕對可以找的到我是誰。而透過網路傳遞自己的真實資料,更是很多人都有做過的事情。(試讀的朋友肯定都有用mail傳自己的資料給出版社。)或多或少,每個人都留下過關於真實身分的資料,而作者,就是透過這一點,去引出讀者心中的恐懼。甚至,不需要有身分資料,只要你有留下IP位址,就可能查出你是誰。

雖然如此,網路還是有著匿名性,因為如果不去查,別人也不一定會知道你是誰。而且,很多人也沒有想到,網路和真實身分之間那條連結線其實很粗。加上,網路是面對機器,可能會讓人少了面對真人的感覺。因此,網路霸凌便這麼發生了。沒有意識到機器的另一端也是一個人,是和自己一樣有感覺有血有肉,所以怎樣殘忍的話都說的出,甚至是道聽塗說、隨意抹黑、說話不負責任。看到《謎網》裡頭這部分的劇情,實在讓我覺得很可怕,同時也很氣憤。最讓我搖頭的,是這些人還自以為是正義之師,以為自己是在做對的事。這讓我想到網路上很夯的一個名詞『人肉搜索』。或許有人認為被人肉搜索是罪有應得,可是你真能確定每個人都是如此嗎?會不會被人肉搜索所遭受的身心創傷,遠遠超過了他的罪呢?

過度發達的網路遊戲,因為擬真度高,讓人沉迷上癮,用其逃避現實,這也是網路的一大缺點。尤其,這些太過真實的遊戲,在玩的太多之後,容易讓人分不清真實和虛擬的界線。尤其是對青少年和兒童而言,情況會更嚴重,因為他們正在建構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這些擬真的網路遊戲,很可能讓讓他們形成偏差的觀念。網路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該是全部,更不應該被網路所控制,反倒忽略了真實的人生。在《謎網》中我們也看見,網路成癮症並不只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原因也不只有網路遊戲。對於某些人而言,他們可能在真實生活中受挫,但在網路上反而得到了成就感,於是,他們便被這樣虛偽的名氣制約了。還可能因為害怕自己的名氣受到傷害,甚至在現實中作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