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元一八九五年,清廷割台。故事開始於台灣阿猴(屏東),從日據時代之前,台灣民主國成立,一直到日本人來台統治。人稱「肖貓」的打鐵囝仔林小貓,是阿猴最大尾的流氓,他不僅學到了猴師的得意絕學,還娶了阿猴第一美人阿容。天下第一高手黃飛鴻,來到阿猴設置擂台,物色義軍首領。因為首領位置,為人熱心、打鐵維生的陳魚,家財萬貫、到大陸峨嵋學武的趙堅,和大尾流氓林小貓,發生了一場大亂鬥。小貓和陳魚,從此與趙堅結下不解之仇。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發生,台灣也受到影響。原本平靜的生活,愈來愈動盪不安,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小貓和他身旁親朋好友的未來,就如同身在暴漲溪流中,不知會往哪裡去。

可能因為我小時候學的第一種語言是閩南語,所以我對於閩南語感到很親切喜歡。順道自爆一下,我在上幼稚園之前,完全不會說國語。我自己沒有這樣的記憶,完全是聽我媽說的。XD 因為親切,我在成長過程中,時常會注意到閩南語的俗諺,和一些用詞的典故,進而感嘆閩南語的博大精深。可是這些有趣又有深意的學問,卻被很多人忽略,大家不僅對此毫無所知,還認為閩南語只是溝通用的通俗語言。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感到非常的惋惜。正因為接觸到閩南語的深度,讓我更喜歡此一語言,所以,對於閩南語為主的文學、電影......,我都會特別去注意。

而同樣有閩南語成分,也分為只出現一般常用的語言,從頭到尾都只在表面打混;或是真正的深入到內層,去汲取台語的精髓,去了解其中的典故來由。而被稱為『台客武俠』的《本色》,就是屬於有內涵的那種。當然,書中的對話是平易近人的那種,總不可能去嚼台語文言文嘛!XD 因為我對於閩南語文字化沒有研究,不知道作者的用字是否精確,不過,對我(一個懂台語的人)來說,書中的閩南語用詞都很易懂。除了對話之外,書中也出現了閩南語的歌謠,和每章末尾的台語辭典,讓人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那些閩南語歌謠,或許有些比較粗俗,但也是很棒的閩南語文化。而在台語辭典中,不只介紹了詞語的原意,也從中國文學中找了範例,同時還講述了演變和現在使用的意義。

或許有人會說,《本色》不是武俠小說,但是,那什麼才是武俠小說?作者利用自己的作品,來闡述他的想法。而我很贊同作者所說的,是不是武俠小說,重點並不是在於外在形式,有沒有武功超級高強的大俠,他有沒有配上美女,或是有沒有武林大戰。以這來評斷,實在太過膚淺了。真正重要的,是在於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要看作品的靈魂,而不是外在皮囊。而我覺得,《本色》是本真真正正的武俠小說。因為它有中心骨幹,它有著俠義的精神,讓人在閱讀之後,心靈受到了衝擊,且進而去思考。有些武俠小說在看過之後,像經歷了一場精采的冒險之旅,但是除此之外什麼也沒得。根這種小說比起來,《本色》精采多了,因為我從故事之中,看見了什麼是俠義,什麼是英雄。或許有人覺得單純的冒險也很好看,但就我看來,那樣太空虛了。

而且,雖然《本色》不符合傳統武俠小說的框架,但這個故事還是非常武俠,因為,裡頭有很多武俠的成分。先從武學流派來看,裡頭有如同大雜燴的流民心法和流民拳,中國佛山的天下第一黃飛鴻,和日本忍者的幻術。同時,也有許多精采的打鬥場面,和無處不在的江湖。其中我最有興趣的,就是流民派別。因為流民從一處流浪到另一處,沿路學習了各種不同的武學派系,加上自身生活方式,造就出一種全新的武學派系。其特別之處就在於有很大的可變性,隨時吸收新事物,就能新增重組。而且,從演變出來的流民心法和流民拳,我們也可看見流民的生活和心境。

比起那些時間在古代,地點在對岸,發生的時地我們都陌生的武俠小說,《本色》更真實,也更貼近我們。因為作者的故事內容,是利用我們住的這塊土地上,過去曾經真實發生的事情。雖然肯定有增加虛構的情節,也經過改編、誇飾......,但仍然是台灣人的過去,其中的精神是不變的。《本色》除了是武俠小說,同時也可以說是一本歷史小說,或是鄉野傳奇。作者在序裡頭提到日本的《龍馬》,我猜想,作者寫作一系列台客武俠,就是希望台灣也能夠有自己的《龍馬》,創造這塊土地上的英雄傳說,讓台灣人有可以參考的典範。就像是一個讓台灣人可以生根的認同,形塑出屬於台灣人的精神,進而成為一股力量,凝聚大家的共識。或許這樣的設定太過崇高,但我覺得,作者是有這樣的期許的。

正因為《本色》裡頭出現的人物,是真的曾經活在這世上,我們也在歷史課本或其他地方聽說過。所以,當我們在《本色》裡頭看到他們時,特別有一種親切感。而且,這些角色們,我們當初可能是在不同地方聽到,而作者讓他們在故事裡頭聚首,更是別有一番滋味。這些人物中讓我最驚喜的,就是胡適的父親胡鐵花了。因為我還蠻喜歡胡適的,但是首次看到胡鐵花三個字,我也是和故事中的人一樣,想到《楚留香》裡頭的胡鐵花,而非胡適的父親。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