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試讀read (1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機械心》是個美麗卻又帶些哀傷的故事,是一個手法很夢幻、內容卻很現實的故事,是一個受保護的小男孩,在看清現實之後,不得不成長的故事。作者的遣詞用字充滿了詩意,整個故事帶著魔幻的童話氣氛。在讀《機械心》時,我覺得自己就像掉入夢境的愛麗絲,一切都是那麼奇妙。有著機械心的主角傑克,是因為出生時心臟凍僵,為他接生的馬德蓮大夫幫他裝上了咕咕鐘心臟。而馬德蓮大夫一再告訴傑克,要避免過大的情緒起伏,而且,絕對不可以談戀愛。可是愛情從來無法用理智去制止,傑克在十歲生日時,愛上了小歌女愛卡夏。傑克的生命,就從這時起,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果說,正在看故事的我們,是從現實走入夢境。那麼,為了追求愛情而離家,和愛卡夏相戀又分手,發現自己原本認定的一切全都是謊言,得知如母親般的馬德蓮大夫死亡,經歷這一切的傑克,就是從夢境中,重重的摔到現實裡。從原本以為的童話世界,走入真實現實的人生,是每個人都必經的人生過程,《機械心》,其實是每個人的故事。機械心不只有實質上的意義,心理上的意義更為重要。他代表的,是馬德蓮大夫對傑克的愛和保護,更廣泛的來說,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和保護。可是,當保護太過度,就會變成無形的牢籠,讓人看不清現實,活在以保護構築出的虛假中。

『愛情對你的小心臟很危險』,這是馬德蓮大夫告訴傑克的。老實說,愛情對任何人的心臟都很危險,因為愛可能讓人的心受傷。可是,因為這樣而去禁止傑克接觸愛情,卻是完全錯誤的。馬德蓮大夫就像很多的父母,想要把小孩保護得好好的,不讓他們受任何傷害,卻不知道這是錯誤的。因為受到過度保護的小孩,一旦受了傷害,會非常的嚴重。那樣的行為看起來是對他們好,實際上卻會害了他們。很多事情要讓自己去經歷,才會真正牢記於心,如果是從別人口中說的,或許一開始會聽進去,但是久了就忘了。什麼才是真正對一個人好的,是要用那個人的想法去想,而非用自己的想法去自以為是。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最樸素的厚紙板書封加上引人注目的鮮紅色書腰,就像是《中國農民調查》和《等待判決》,是農民的遭遇,也是作者出版《中國農民調查》的遭遇。不加任何色彩、最原始的厚紙板書封,是淳樸真誠的農民,也是赤裸裸不加掩飾的真相,或許並不美觀,或許不引人注意,但卻是最真實的。作者揭開了那些看似美好無比的表面假象,透過他們的筆,將事實真相告訴世人,他們的勇氣實在相當令人敬佩。可是,說真話常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尤其在事情與掌權者有所牽扯的情形下。於是,作者被政府官員控告,《中國農民調查》一書被禁,政府下令全國媒體噤聲。《等待判決》的內容,就是作者在出版《中國農民調查》後所遭遇的一連串不平等對待。鮮紅色書封,是農民被壓榨的血淚,也是作者為真話付出的代價。

要說《等待判決》,就不得不先提《中國農民調查》,唯有先了解背景,我們才能真正明白事件為何發生。中國的經濟進步快速,快到大家以為一切都相當美好,卻忽略了農業的辛酸。其實這種事不只發生在中國,台灣也是一樣的。農業是一切的根本,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們總是被眼前的利益所掩蔽,忘了飲水思源。在各行各業都前景美好的時候,唯有農民還如此辛苦,勞心勞力,卻只賺得那麼一點點錢。我們不停的壓榨農業,完全忘了它是根本,如果它倒了,一切也都會倒。《中國農民調查》之所以會在大陸掀起一陣軒然大波,是因為它讓社會大眾看見真相,讓大家發現,我們所以為的一切全是錯的。《中國農民調查》最大的貢獻,在於讓政府了解事實,進而改變農業上的政策。

既然《中國農民調查》是本實實在在的好書,為何還會遭受如此不公不義的對待呢?這全是因為作者的仗義執言,他們在書中全用真名,讓很多政府官員所做的醜事都攤在陽光下。對於會欺壓百姓的惡質官員來說,他們只在意自己,當然無法忍受被自己做的壞事被大家所知。例如控告作者的官員張西德,就是箇中翹楚。再加上,《中國農民調查》提到了相當多政府官員的惡行惡狀,肯定會造成民眾對政府的觀感下降。我想,對政府來說,《中國農民調查》的壞處應該是大於好處。所以,作者才會受到如此多不公對待吧!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愛滋病更讓人聞風喪膽,比SARS更令人膽顫心驚的可怕疾病來了。你身上有不知名的發癢紅色腫塊嗎?你認為那沒什麼嗎?那你可要小心了,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被感染者。忽然在美國出現的未知疾病,完全查不到任何紀錄。被感染者身上會出現藍色三角形,釋放出神經物質使人暴躁不已,殺了身邊的人。最奇怪的,市他們最後皆自殺結束生命。而且,死亡後屍體腐爛迅速,想要研究都來不及。看起來就像是一樁精心策劃的陰謀,到底有什麼內幕呢?故事分別由兩處開始,齊頭並進,一邊是奉政府命令調查怪病真相的疾病管制局專家瑪格莉特,一邊是受到感染卻不願認命的失意橄欖球員派瑞‧達西。

居然出現了完全沒有治療方法的疾病,如果讓民眾知道了,肯定會引起很大的恐慌和社會動亂。所以,不論是在何處,政府的決定肯定都相同,那就是隱瞞不說。甚至,還會對社會大眾說謊。或許有人會說,政府怎麼可以欺騙人民,讓人民活在未知的恐怖疾病的陰影下呢?其實很多時候,最可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社會大眾的心理。公布真相會造成民眾疑神疑鬼,只要是類似的症狀,就覺得自己得到不治的怪病。而且,當人類處在很大的恐懼下,是非常可能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的,這對社會安全無疑是雪上加霜啊!

在小說一開始就出現的,那些已經自殺的被感染者,他們之所以選擇自殺,是不願寄生的藍色三角形成熟。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殺死藍色三角形,如果不去深思,這肯定會被認為是很偉大的行為。可是到底是否真的偉大,就要看被感染者到底知道多少事實了。當藍色三角形成熟時,會像寄生蟲一樣直接離開人體,造成宿主的死亡。如果被感染者知道自己一定會死,他們一定會選擇自殺的。既然都要死,何不選擇較好的死法呢?反之,如果被感染者並不知道自己只有唯一一種下場,卻還是選擇自殺,選擇和藍色三角形同歸於盡,單純是為了他人的生命,奉獻出自己的生命,那才是真的偉大。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那是一個奇幻的世界,幻形者、狼人、吸血鬼、妖精、魔法師、女巫,各類奇幻小說中常見的奇特族群,在《暗月召喚》中被一網打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妖精的存在,你用的刀是某個妖精做的,街上的修車行老闆是幻形者,城郊的零散幾間房子是狼人的居所,女巫會在夜晚出門消滅狼人的打鬥痕跡。你幻想過這樣的世界嗎?如果真有這樣的世界,我會很想要去。因為,我一直很喜歡那些所謂的鄉野傳奇,對於故事中出現的奇妙生物,我更是很想親眼見見。而且,比起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我覺得《暗月召喚》中的世界會有趣的多。

故事的主角,是幻形者瑪西。(她的全名是瑪西蒂(Mercedes),和賓士汽車同名。)幻形者和狼人有些類似,卻又大不相同。他們隨時可以變身為土狼,不需承受任何痛苦,不過變身後的能力比狼人弱。(其實在我一看到這個角色時,腦中立馬聯想到哈利波特裡的變獸師,而且真的蠻相似的。)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瑪西了,而原因當然不是「她是主角」這種濫理由。我在好幾篇心得中都提過,我對有具有聰明才智的女性角色特別的喜愛,如果再加上其他我喜愛的優點,例如身手敏捷,那我就會產生非常不理智的偏愛。最嚴重的情形,就是她即使做了壞事,我也會不管道德和社會價值觀的熱愛她啦!

瑪西當然沒有做什麼壞事,只不過,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很多人無法忍受的。無法接受特殊族群這樣的想法,我不知這該不該算是那些人的錯。如果是以前的我,就會斬釘截鐵的說是那些人的錯。不過,我現在不再那麼的肯定了,因為很多是不是那麼絕對的。對於未知的事物,會恐懼害怕是正常的,甚至將這樣的情緒轉變為排斥和厭惡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這樣的行為不能算正確,卻是可以被諒解的。如果希望這樣的情形不再發生,最重要的,不是去責備行為本身,而是該從源頭去改變。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有個副標,是『我在西藏高原的生命追尋之旅』。故事的主角肖兵,因為一次的意外,不得不離開軍隊。失意的他,來到同袍黑子的故鄉,一個偏遠的藏族部落。在那裡,他遇見了大黑,一隻驕傲勇敢的美麗藏獒。原本只是為了暫時療傷(心傷),沒料到,得到的遠比想像中多。從大黑和他的主人多吉大叔身上,肖兵看見了更寬廣的世界,如同一望無際的遼闊藏境。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有太多美好事物都漸漸消失,但是,我們總還能看見,何謂真正該追求的價值與信仰。

在我印象中,我看過的西藏照片,總是青天綠地,一片晴朗美麗,是個令人嚮往之處。可是,那卻只是一部分,而且是美好的那部份。就如同大部分讓人羨慕的人事物,我們永遠只看的到好的那面,而沒見到背後的辛酸。比起照片的虛假,《雪域奇獒》中的藏境要真實的多。冬天的西藏,那是個怎樣艱難的環境,下著大雪,零下二三十度的氣溫。而且,不只要跟天爭,還要跟狼爭。生活有多麼困難和辛苦,不是我們這些都市人可以想像的。對於這些藏人,他們如此努力的生活,我深感敬佩和喜愛。不論是藏民的純樸和真誠,還是他們對大自然的謙卑和尊敬,以及他們對信仰的崇敬,都是我相當喜愛的藏民特質。

大黑的主人多吉大叔,是《雪域奇獒》中我最愛的人類角色。(最愛的動物角色當然是大黑囉!)他沒有受過教育,卻比很多自視為高知識份子的人,還更有智慧,懂得更多。生活的經驗,和大自然的教導,再加上人的努力學習,累積成智慧的金字塔。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人願意去吸收了解,若少了這點,再多的知識都只是徒勞。除了智慧,多吉大叔的有遠見和寬容,更是令我折服。能夠堅持做對的、真正為大家好的事情,不因為他人的誤解怨怪而放棄。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owlblog - 〝打倒「數學恐懼症」!〞感言徵文活動
其實我會報名這本的閱讀,完全是因為好奇。我根本就沒有數學恐懼症,相反的來說,我還很喜歡數學。不過,上高中後就沒那麼喜歡了,原因當然是難度增加了。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大家討厭或害怕數學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遭受挫折。人都是這樣的,對於會讓自己受傷的東西,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再加上數學是非常強硬的,一翻兩瞪眼,不是對就是錯,沒有任何模糊地帶。如果面對數學時總是受到打擊,得不到任何成就感,當然就會對它敬而遠之囉!

話說回來,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可以算是教育上的問題。不管是處在哪個讀書階段,老師上課都是有大約的教學進度的。(當然,幼稚園除外。) 為了能在考試前將進度趕完,老師肯定會用一些『撇步』。所謂的『撇步』,通常是一些公式,只要將數據帶進去,答案就馬上出來啦!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老師上課速度快,不用講了一堆,導致最後課上不完;二是學生做題目計算快,花的時間少。不過,這樣當然也是有壞處的啦!學生死背公式,不是真的了解,過一陣子就忘記了。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其實,剛收到《告白》時,我就急速的看完了。可是偏偏碰上了超忙碌的時候,一直到deadline的前兩天才有空。為了回憶起剛看完時的心情和感覺,所以我只好再看一次啦!《告白》真的相當的精采,怪不得可以打敗東野圭吾與伊坂幸太郎,得到『2009本屋大賞』第一名。不管是書中對於道德和法律層面的探討,關於人際關係的描寫,以及每個人的主觀告白,都令人很震撼,進而可以引起大家的反思。的確會為了想要找人討論,而將《告白》推薦給大家看。因為,看完後實在有太多的想法了,無法有人一起交流真的很痛苦啊!

故事的開端就引起了相當大的衝擊。身為單親媽媽的中學女老師森口悠子,發現自己的愛女並非意外溺斃,而是被自己的學生害死的。她決定不告訴警察,用自己的方法來報復學生。之前有一段時間,『死刑的存廢』爭論的很厲害,而其中支持死刑的一方,有一個論點讓我印象深刻,就是-死刑的存在是為了安慰被害人家屬。被害人死都死了,不管嫌犯受再重的懲罰,都無法挽回什麼。可是被害人家屬的日子要繼續過下去,必須有一個管道,讓他(們)可以釋放怨恨。為什麼森口不告訴警察真相?因為無法真正的懲罰嫌犯。唯有嫌犯受到和她一樣重甚至是更重的痛苦,她才能夠解脫。

青少年保護法的成立,是考慮到青少年不夠成熟,所以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從青少年本身的想法看來,卻可能被扭曲的解讀。就像第一章中提到的,有人會用犯罪作為出名的手段。青少年保護法的立意是良善的,但是卻可能會造成青少年的誤解,甚至會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最終產生負面的結果。我想,是這個制度不夠完善吧!不應該完全以年齡來區分,因為每個人的成熟年齡都不同。最佳的分法,是以動機、行為嚴重程度......來區分。可是這實在太抽象而難以分類,所以雖然理想卻無法實行。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看似遙遠,卻又如此靠近。那是沒辦法避免,卻又如此被厭惡的,所以大家總是逃避,直到不得不面對。我曾經有那麼幾次,深度的去思考死亡,然後我發現,我心中冒出非常強烈的恐懼,幾乎要淹沒我自己。我們大可以說我們看得很開,反正我們一定會死,可是當死亡真的逼近你,你還是會害怕。怎麼可能不怕,我們有太多的欲望,這世界太讓我們留戀,當我們被迫與這些人事分離,同時不知道自己將會怎樣,怎麼可能不害怕。

雖然死亡如此讓人恐懼,它卻是必要的。因為死亡鞭策著我們,讓我們的生命活的精采而有意義。想像一個沒有死亡的世界,每件事都被一拖再拖,因為沒有急迫性,哪天做還不都一樣。我想,最能體會這件事的人,就是絕症患者了,例如《16歲的最後心願》的主角泰莎。泰莎從被宣布得了血癌那天起,便不停的進出醫院,看著自己的生命比別人更早走向終點。16歲的現在,她知道自己只剩幾個月可活,但她還是有太多事沒做。她想證明她活過,她不想帶著遺憾離開,於是她決定列下心願清單,並一一去完成。

做愛、嗑藥、某一天答應別人的任何要求、做壞事、無照駕駛,這是出現在泰莎剛開始的心願清單上。她努力的去執行清單上的每一件事,甚至要她朋友柔伊在她退縮時強迫她做到。這些事有些看起來並不是那麼正確,還會讓泰莎的家人擔心(如果他們知道的話),但泰莎還是要去做。從一般的想法來看,肯定會認為泰莎繼任性又叛逆,讓家人為她擔心。可是,這樣想難道不會太苛刻嗎?泰莎還那麼年輕,正是含苞待放的時候,就已經要提早枯萎了。如果是你,難道不會想要體驗還沒做過的事,因為如果不趕快完成,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斯特的耳朵》,是主角伊娃的日記,或許稱為「日記+回憶錄」更為恰當。她對日記傾訴了她所有的過去,不只是記憶,還有一切的情感。伊娃寫的第一句話如下,『我在七歲時決定殺死我的母親,直到十七歲才完成我的決定。』 那麼簡單一句,就大大的震撼了我的心。是怎樣嚴重的傷害,會讓一個女兒決定殺死母親,甚至為此規畫多年,做了萬全的準備。背後究竟藏了多少複雜的情感糾葛,和不為人知的內幕。從第一頁開始,我就完全被這個故事吸引住,掉入伊娃的情感漩渦中無法自拔,直到故事結束。

在伊娃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打扮的艷光四射,對每個人都笑容滿面,沒有人不喜歡她。可是,她卻總是嘲諷伊娃,好似伊娃是什麼噁心的東西,連一點點愛都不願給。因為伊娃的母親只愛自己,她沒有愛人的能力。在她的想法中,伊娃是毀了她生活的人。因為伊娃,她被迫變成母親,隨便找了個男人結婚。她已經為伊娃犧牲了那麼多,伊娃就應該回報她,是伊娃要給她愛,而不是一再的跟她索討母愛。忘了是在哪看過這麼一句話,『母愛不是天經地義,不是每個當母親的,都愛她的小孩。』聽起來很無情殘酷,卻是不爭的事實。

和母親不一定愛小孩相反,沒有一個小孩不愛母親,不渴望得到母親的愛。對小孩子來說,母親是她最親近的人,也是她的依靠。就算不停的被拒絕,還是沒辦法放棄這樣的想法。即使是伊娃也一樣,母親給了她那麼多難堪,她卻還是無法停止希望母親愛她。可是,她只能一再的失望,和一再的被傷害。最終,伊娃發現唯一能讓自己不再被母親傷害的方法,只有不再去付出愛。因為付出的那個人,就像把自己的弱點暴露,是冒著遍體鱗傷的風險的。但是,血緣關係卻是那麼暴力,讓人像蜘蛛網上的獵物般,無從抵抗。唯有用死亡完全毀了聯繫,才能夠真正解脫。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的我似乎和二次世界大戰很有緣,從《殺鬼》、《陳寅恪與傅斯年》,到這一本《和諧絲莊》,都和二戰有關。《和諧絲莊》的故事背景在一九四零年代的馬來亞,從英國的殖民到日本的侵占,最終到一九五七年的馬來西亞獨立。和台灣很雷同,馬來亞也是個移民型社會,有不同人種、不同階級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故事發生在霹靂州以產錫聞名的近打河谷,主角林強尼是華人,從沒沒無聞的低下勞工階層到整個近打河谷的掌權者。『人紅是非多』,有許許多多關於他的傳言,卻都真假難辨,就連他的來歷,也沒有人知道。

故事的敘述者,分別是林強尼的兒子寶玉、妻子宋雪兒和唯一友人彼得。藉由他們的眼睛,我們去看林強尼這個人。可是,即便是他如此親近的人,看見的也只是部分的林強尼,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只不過是霧裡看花,看到了也不確定是否為真。看著看著,我的好奇心不停的水漲船高,到底真相為何?明明是同一個人,為什麼他們三人的觀點會如此不同,好似是不同的人?整本書就像是林強尼的人生拼圖,寶玉、宋雪兒和彼得各擁有一部分的拼圖片,卻只能湊成一幅不完整的拼圖。這種不停猜測哪個是事實的感覺,實在太揪心了,讓人好想把林強尼從墳墓中挖出來,要他自己告訴我事實。

故事的第一個部分,是林強尼的兒子寶玉主場。他們倆是父子,可是關係卻非常疏遠。寶玉所訴說的林強尼的故事,不是他從父親口中聽到,而是從報章雜誌中整理來的。林強尼生平的所有事蹟,他相信的都是傳言中最可怕那個。因為在他心中,林強尼是十惡不赦的大壞人,甚至可以說是惡魔。而寶玉之所以會這麼認為,是源自於他所看見和聽到的。可是,眼見耳聽就能為憑嗎?每一件行為的後面,必定有人的心理活動在推動,那才是根本。可是我們能看見的,只有外在行為,所以我們常會誤會他人而毫不自知。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文引用自owlblog - 〝打倒「數學恐懼症」!〞感言徵文活動
其實我會報名這本的閱讀,完全是因為好奇。我根本就沒有數學恐懼症,相反的來說,我還很喜歡數學。不過,上高中後就沒那麼喜歡了,原因當然是難度增加了。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大家討厭或害怕數學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遭受挫折。人都是這樣的,對於會讓自己受傷的東西,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再加上數學是非常強硬的,一翻兩瞪眼,不是對就是錯,沒有任何模糊地帶。如果面對數學時總是受到打擊,得不到任何成就感,當然就會對它敬而遠之囉!

話說回來,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可以算是教育上的問題。不管是處在哪個讀書階段,老師上課都是有大約的教學進度的。(當然,幼稚園除外。) 為了能在考試前將進度趕完,老師肯定會用一些『撇步』。所謂的『撇步』,通常是一些公式,只要將數據帶進去,答案就馬上出來啦!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老師上課速度快,不用講了一堆,導致最後課上不完;二是學生做題目計算快,花的時間少。不過,這樣當然也是有壞處的啦!學生死背公式,不是真的了解,過一陣子就忘記了。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owlblog - 「如果你是王子,你會出家嗎?」《凡人佛陀》試讀活動

因為我家的宗教信仰是佛教,所以在我還很小很小,看影片還用錄影帶的那時候,我就看過卡通版的佛陀的故事。同樣的,我也看過很多佛教的故事,所以我在背印度種姓制度時,根本就是輕鬆到不行。(謎:你扯遠了。<菸>) 可是,那時純粹是大人希望小孩也有相同的信仰,才讓我看那些影片,不是我自己想看的。所以,雖然我會跟著長輩一起去廟宇,卻沒有那種「我信仰佛教」的的想法。而且我不想被侷限,覺得應該了解不同的宗教後,才會真正知道到底自己相信哪個。所以,我開始摸索不同宗教,在過程中,我有一度開始偏向基督教,可是卻在了解更多後,覺得沒辦法相信。最後,是在一個因緣際會的情形下,我認識了盛噶仁波切師父,進而投入了佛教的懷抱。

對我而言,信仰最重要的,就是在『信』。而且,絕不能本末倒置,對於一個宗教,我們要有所認識,並且必須要先相信祂所說的一切,而後才能去信仰。若是順序相反了,那就是愚信。從佛教成立至今,已經過兩千多年,在那麼久的時間了,佛教經過了傳播,形成了不同的派系。而我所信仰的,是屬於藏傳佛教這一脈。不過,雖然有各種不同的派別,各派也有所差異,但中心思想仍然是相同的。也就是書中所說,佛陀悟道之後,所理解而要傳達給世人的道。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歷史書籍,我一直都很喜歡看。或許,有些人覺得歷史很無聊,可我認為它很有趣。很多人喜歡看小說,通常是因為故事好看,所以不自覺的一直看下去,無法停止。對我來說,歷史故事很有吸引力,因為跟小說比起來,歷史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是很多人的人生交織成的,當中的一切喜怒哀樂都是真的,我覺得那才更是好看。其中又以近代史,是我最喜歡看的,尤其是中國和台灣的近代史,是我最有興趣的。(那是離我們很近的年代,卻又很陌生的年代。不知為何,明明那麼近,對它的認識卻又那麼少。)所以,當我一看到《陳寅恪與傅斯年》一書的試讀,豪不猶豫的馬上報了名。也再次證實了我的看法,對於近代史,我實在知道的太少,只有幾個名字,還有幾個重大事件。

其實,在看《陳寅恪與傅斯年》之前,我對兩位大師的認識也是少得可憐。只知道,他們二人都是史學大師,還有,傅斯年是國民政府遷台後的台大首任校長。看完《陳寅恪與傅斯年》後,雖不能說完全了解兩位大師,但所認識的,已經足夠讓我深感佩服和敬畏。同時,也對他們生在那樣的時代,感到惋惜和心痛。『大師之後再無大師』,我現在是相當認同的。或許是我想的不夠多,不過,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實在想不出有哪位(我所指的是還活著的),可稱之為大師。(出於我對陳寅恪與傅斯年大師的尊敬,我原想在這篇文章中,只要提到兩位大師的名字,後方都加上大師二字。但若真這樣做,不僅太累贅,同時也讓人感覺太過矯情,因此還是決定作罷。)

從《陳寅恪與傅斯年》中,我不僅是看到了兩位大師的生平,同時也更認識了中國近代史,和很多近代有名的人物。有很多名字都看過,有的知道得多,有的了解的少。看了此書後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多少都有些關係,只是遠或近的差別。像是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我早就聽過他的名字,卻不知他們二人是祖孫關係。這本書有很多我喜歡的優點,其中之一,就在於作者的用心。收集的資料夠齊全,而且觸角很廣,不只是單講陳寅恪與傅斯年。講到他們身處的時代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那是影響他們的一大因素。就連他們所來往的人,也或多或少的提了一下他們的經歷。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引用自Aquarius0601 - 試讀贈書│《殺鬼》│華文文學最純真魔幻的壯麗書寫

除了看《殺鬼》的試讀本之外,我還到了甘耀明的部落格去,那裡也有幾篇《殺鬼》的文章。有人說,甘耀明的故事很『鄉野傳奇』,但我覺得,更像是『民間神話』。《殺鬼》的故事背景在日據時代的台灣,地點主要在關牛窩。故事主角帕(Pa),他的全名Pa-pak-Wa-qa,是泰雅族的聖山,大霸尖山的原住民語。他的漢名是劉興帕。日本鬼中佐認帕為義子,叫做鹿野千拔。表面上看來,應該是歷史小說,實際上卻是奇幻小說。綜合了歷史和傳說,加上作者的想像力和文采,造就了這麼一部好故事。看《殺鬼》很過癮,因為模糊了真實和虛幻的界線,讓讀者完全不受侷限。

阿帕力大無窮,甚至可以擋下火車。鬼中佐小時住在鹿的肚子裡,靠鹿奶、鹿尿...長大。劉金福被關進地牢,卻從腳指間造出了一座地下森林。少女拉娃害怕爸爸尤敏去打仗會死掉,緊抱住他不放開,兩人骨血相連,再也分不開。鬼王沉睡在地底多年,被帕吵醒,一人一鬼便打起架來。被派去打仗,卻被活的森林困住,怎麼走也走不出去。...... 有好多好多的內容,都是真實世界中看不見的。可是,在《殺鬼》中,你卻不覺得那只是故事,反而像是真有可能發生的事。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的全名如下,無名侍:服務生機密檔案(Waiter Rant:Thanks for the tip confessions of a cynical waiter),不過,為了稱呼上的方便,還是叫《服務生機密檔案》吧!這本書的出版,也是要拜現在的網路生態所賜啦!《服務生機密檔案》除了是書名之外,也是作者史蒂夫‧杜伯藍尼卡(Steve Dublanica)的網誌名稱。從小夢想當樞機主教,所以去讀了神學院,畢業後卻在醫療照護機構工作,還在31歲之後,去當了服務生。他在2004年開始寫部落格,因此而爆紅,還接受了媒體專訪。《服務生機密檔案》不是直接拿部落格內容,作者有整理過,前後章節有關聯性。感覺很用心,讓讀者有備受尊重的感覺。

小時候的無名侍肯定沒想過,有一天他會去當服務生,甚至還成了頭頭(經理啦!XD),甚至練會了『服務生千里瞪』。不過,人生不就是這樣嘛,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孩提時的夢想幾乎都不會成真。夢想破碎幻滅是很可憐啦,但人生還是要繼續往前走啊!就像無名侍,雖然他是為錢而屈服,但他還是在服務生這個行業上很努力。(現實真的很殘酷,常逼得我們沒辦法反抗。) 更厲害的是,他當成了一名『前無古人』的、最有名、最風光的服務生。有一小部分要感謝現代科技,讓出書出名都變容易。不過,最主要的還是作者自己,他願意花心力去把經歷寫出來,才會有之後的一切。

服務生機密檔案》的背景是在美國,和台灣的情形有些不同,所以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不過,倒是可以讓我們了解美國的風土民情。像我從來沒去過美國,就能從無名侍的觀察中,看到很多不同的人。服務生理所當然是服務業,會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可謂是看盡人生百態啊!(好像有點誇張的說!XD) 我就很喜歡無名侍書中提到的,那對不常上高級餐廳的夫婦,還有無名侍對他們的態度。比起那些眼睛擺在投上方無限遠處的有錢人,平凡甜蜜的小夫妻可愛多了。也讓我看到服務生有人情味的一面,再加上,無名侍在那段最後說的,削了貌合神離的夫妻一大頓,使得我不自覺浮現『劫富濟貧』這四個字,雖然不太一樣啦!XD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冒險小說實在很過癮,那種緊張感,比起看恐怖小說來講,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次看到危險處,都讓我不自覺的暫停呼吸,看到他們有驚無險的度過難關,也讓我大大的喘了一口氣。從翻開《班奈迪克神秘會社》的第一頁開始,我的心就不斷的緊繃、放鬆,反覆在這兩種狀態中變換,直到最後看到最後一字。不只是看一個別人的故事的感覺,而像是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也經歷了一場刺激的冒險,那就是我之所以那麼愛冒險小說的原因。而且,《班奈迪克神秘會社》是我這個月唯一一本,沒有中途停下來去做其他事,再回來繼續的看的小說。我實在太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完全捨不得暫停一下下,一鼓作氣的衝到最後。

一切都是從報紙上的一則怪廣告開始,廣告的內容是這樣的,「你是個天賦異秉的孩子,而且正在尋找特別的機會?」在接受一連串測驗後,雷尼、史迪奇、凱特、康斯坦絲通過了測驗。原來,有個大陰謀正在進行中,而且,是透過小孩子來傳遞。小孩子講的話好似無人看重,可是卻像躡手躡腳的貓,不知不覺潛入大家心中。主謀者創辦「給絕頂聰明的學習學院」,裡面的孩子計畫被訓練為犯罪工具。班奈迪克先生舉辦測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一群孩子,組成團隊,送他們進那所學校,找出內幕,進而阻止陰謀繼續。

小孩常會感覺被忽略,更正確來說,是他們的意見常被忽略,大人常不重視小孩說的話,不把他們一當一回事。這是大人的特點中,我很討厭的一點,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而且,小孩有很多優點,是大人所沒有的。因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停的社會化,不自覺的把它們丟掉了。《班奈迪克神秘會社》的主角是小孩,書中的可怕陰謀的要角也是小孩,也可以說明小孩的特別。有人說小孩是天使,在我看來,小孩同時也是惡魔,只看你從什麼角度來看。小孩子很純真,但純真不一定是優點,也可能是缺點,可能會傷害別人。大家應該都聽過或親眼看過吧,如果在一群小孩中,有一個特別與眾不同,就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對於那個被欺負的人來說,那是很可怕的、很大的陰影,但是,那些小朋友並不知道,他們甚至只是因為好玩才那麼做。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小說類的書,我幾乎都要分好幾次看完,從沒有一本像《銷售女王的鑽石戀愛學》這樣,讓我一拿起就無法放下,想要一次看完它。Jess Mccann真是太棒了,整本書就像是朋友的真心建議,而非長輩的囉唆叨唸,讓你可以完全接受。這也是推銷技巧的一部分-態度,即使是相同的東西,但是只要態度不同,能接受的程度就不同。作者除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要怎麼做而已,她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分析正反兩面的行為各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不只是教我們別那樣做,而是直接跟我們說,那樣做你就會失敗。而且,作者用了很多真實的例子,自己的、朋友的,甚至出賣了她爸媽XD,讓我們很容易的就能明白,並且相信書中說的。不是看著那些理論,然後感到困惑難解,或是,懷疑事情真的會這樣發展嗎?

作者指出了女生很多的錯誤觀念,我們會一直失敗,就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是對的,但實際上卻是一直做錯,而且絲毫沒有發現。我很贊同作者的想法,愛情失敗不能只怪對方,自己一定有錯。或許有人會想,失戀就很可憐了,還自怨自艾的話,那不是太慘了嗎?是,你大可以全都把錯推到男生身上,可是,然後呢?繼續這樣的輪迴嗎?只要妳不改變,同樣的情形肯定會一再發生,唯有改變自己,才能在戀愛中無往不利。管他男生到底有沒有錯,就算有,我們也無法做什麼,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好,好到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男生都可以,是我們挑他們。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看到書名,我腦中馬上冒出《王牌天神二》的電影畫面,長頭髮、大鬍子、穿長袍、拿手杖,非常明顯而清楚的影像。如同聖經給人的印象,是很明確而不易改變的。當然,每個人對聖經的觀感都不一樣,根據他的宗教立場而定,而通常來說,這並不太容易改變的。我自己是佛教徒,所以聖經對我而言,就像故事一樣,而不是什麼神聖的經典。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它的確有很多好的地方。從人類文明開始那刻起,一直都有宗教,那是人類的心靈寄託,即使現在的社會那麼科技,宗教依然存在。而在歷史洪流中,聖經可以一直流傳到現在,而且是主要宗教的經典,必定是有它的優點的。

原本,我以為這本書會很搞笑,不過,事實上,它還蠻正經的在探討聖經內容,雖然這本身就是笑點。XD 作者是個很誠實的人,因為他承認,過聖經生活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寫書賺錢。所以,作者把他的外在表現和內心活動都寫了出來,所以我們在書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內外在的天人交戰和矛盾掙扎。我的理智告訴我,我應該同情一下作者,但是我卻一直爆笑。把我的快樂建築在作者的痛苦上,這點我感到很抱歉。(謎:你根本沒有真的這麼想吧!你明明是在隱喻作者想的和做的不一樣,或是明明知道不該做,卻還是忍不住去做,例如,安息日卻忍不住去看email之類的。)

同時,過聖經生活的這一年,也是作者的追求靈性之旅。現代科技進步,未知的事物也大大減少,所以很多人沒有宗教信仰。或者應該這麼說,他們只相信有證據的東西,以理智為他的信仰。基本上,作者就是這樣的人,可是他又害怕,沒有宗教的人生是否有缺少什麼,所以他決定花一年的時間,過完全的聖經生活。而作者的這一年聖經生活,除了是靈性追求之旅,同時也是聖經探索之旅。看《我的聖經狂想曲》,就像跟隨著作者一起探討在聖經的內容。不是非猶太/基督教信徒的走馬看花,也不是猶太/基督教信徒的全盤接受,而是一個對聖經好奇的人,針對有所懷疑的各處,努力的親自去時形探討。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打算不雷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莫名其妙的,我不小心就爆劇情了。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連結局都爆了,羊全部都跑光光,牢補不起來了。雖然沒有爆很多,不過,爆結局就很令人髮指了,但是,我又沒辦法控制自己不爆結局。所以,要按下繼續閱讀之前,敬請三思啊!XD

這本書本來是要叫《自殺專賣店》的,有人覺得用「自殺」比較好,不過我比較喜歡「找死」啦!一看書名就知道,肯定是黑色喜劇嘛!所以,當然要用比較好笑的名字囉! suicides翻譯為中文是自殺,所以用「自殺」最直接,可是卻沒有「找死」那麼傳神又有趣。一看到「找死」,我腦中馬上就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個小孩走到馬路上,一輛車從旁呼嘯而過,差點撞到小孩,小孩的母親用手巴小孩後腦勺,大吼:“ 你找死啊你!” 可是,如果是「自殺」,會想到的就是那些新聞事件,或是自殺的慘狀等等,沒有那種喜劇和悲劇只有一線之隔的感覺。而且「自殺」是行為,「找死」是目的,基本上,目的比行為高階。再加上,『找死專賣店』是要讓顧客成功死亡,可是,「自殺」不一定能死。所以,當然要用「找死」囉! (謎:扯那麼多幹嘛,不就是你比較喜歡「找死」嘛!XD)

那是一個自殺習以為常的世界,大家都認為世界很黑暗,自殺是解脫。在這樣的情形下,就有了『找死專賣店』。『找死專賣店』是屠家的祖傳事業,販賣各式各樣的自殺用品。因為與死亡為伍,也為了使生意興隆,屠家每個人都非常負面悲觀。可是,在小兒子亞倫出生後,一切全都天翻地覆啦!亞倫完全不像屠家人,總是笑臉迎人,生性樂觀開朗。而且,他總能想出許多點子,在他的攪和下,『找死專賣店』愈來愈不「找死」了。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悲喜邊緣的旅館》的故事背景,是二戰期間的西雅圖,一個中國男孩和一個日本女孩,他們之間最純粹最真摯的感情。對於這種戰爭期間的愛情,我一直都很喜歡,不過完全不嚮往啦!XD 因為戰爭是冷酷無情的,人在那時候顯得特別渺小,不管愛的多深,都抵不過環境的殘酷。不過,就是因為如此,戰爭之中的兒女情長,特別的令人動容,同時也特別的無法忘懷。就像亨利和惠子,感情已經融入心中,和自己合為一體,如同空氣一般,存在的理所當然,又不能或缺。就算人分開了,仍然隨時都會想起,不是刻意去想,而是因為無法不想起,如同無法不呼吸那樣自然。我聽過的、看過的戰時愛情好似都是如此,總是在戰爭中,身不由己的被拆散,沒有一個例外,所存在的微小的不同,只在生離或死別。而生離,比死別幸運的太多太多,因為,還有重逢的機會,縱使,可能在很久很久之後。亨利和惠子就是如此,過了40年以後才重逢,還是在亨利兒子的幫忙之下。(這應該不算爆結局吧!XD)

而且,《悲喜邊緣的旅館》包涵的主題,不只戰時愛情而已。除了戰爭和真愛之外,還有親情(亨利和他父親/他兒子)、種族認同(中國人?美國人?)、友情、責任......。Jamie Ford的描寫如此真實,讓人沉迷在情節當中,完全可以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情緒,並隨之起伏。即使沒經過那個時代,我們也可以感同身受。除此之外,那些主題們也帶著我們思考,戰爭帶來的破壞,不論是實際的,或是心理上的,都是無法抹滅的。在各種外來衝擊不斷的情形下,我們怎麼形成自我認同,又如何做決定?我們有辦法像亨利一樣,勇敢的堅定自己的立場,堅持做對的事情,不因挫折而改變?在那樣看似絕望的時代,我們有辦法抓住一絲希望就勇往直前,不害怕退縮嗎?在發現責任與希望相反後,我們可以擔起責任,不逃避嗎?也許就是經過如此多的波折,亨利才會如此早熟,不過,卻又沒有失去那些珍貴的情操。我喜歡Jamie Ford使用的倒敘法,那樣的手法,就像是亨利碰到一樣會回想到過去的物品,就想起一個片段,然後,一個又一個片段相加拼湊起來,成為一幅完整的回憶拼圖。

有這樣的統計,受到家暴的小孩,長大後,對他的小孩施暴的比例比較高。為何會這樣?學習,二字而已。就算你不想成為那樣的父母,就算你有想要效法的典範。可是,你從小接觸的父母就是那樣,於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學了起來。然後,當你成了父母,你就不自覺的用那樣的態度教導小孩。亨利的兒子馬悌不了解亨利,他們總是通過艾瑟兒(亨利的妻子溝通),就是因為亨利的父親也不太和亨利溝通。不過,這兩個代間的溝通問題,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亨利的父親是只願說、不願聽,導致他不了解亨利;亨利則是不願說,導致兒子不了解他。不過,不管原因是啥,溝通不良的結果都一樣,那就是造成了誤解。亨利的父親希望兒子未來可以過得好,所以在中國打敗仗時,讓亨利去讀白人小學,在中國贏了之後,又要亨利回中國去讀書。他的想法其實沒錯,那的確是好的,只是他的立足點錯了。回中國是亨利父親自己想要的,不是亨利,亨利從來沒去過中國,那對他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不是故鄉。

-嘎逼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